yd12300云顶线路青年学者系列论坛
第五期 6G通信技术与移动群体智能
报告时间:2020年5月23日19:00-20:30 腾讯会议ID:508 250 370
面向6G的信息超材料无线通信技术
报告摘要:本报告面向6G未来关注的无线传输技术,重点阐述信息超材料通信相关研究进展,包括信息超材料应用于通信的理论、关键技术、与实验验证等。
讲者介绍:金石,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5G/6G移动通信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物联网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处理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等。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45件,出版专著1部,教材1本。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IEEE通信学会莱斯奖、IEEE信号处理学会青年最佳论文奖、China Communications最佳论文奖,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学者以及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无线技术与机器人群体智能:从无人机集群到智能机器人社群
江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报告摘要:诸如蚂蚁群落等自然集群的行为启发我们设计群体智能系统,一种由一群简单且相互独立的机器人组成的群体智能系统。在报告中,我将讨论无线技术的最新进展将如何推动群体智能的发展,例如无人机的集群蜂拥。此外,本次报告还将展望无线技术将如何作为核心基石来促进多无人机系统的群体智能化。我们首先回顾过去的技术发展历程,引出无线技术的发展为群体智能所带来的变革力量。最后,我将总结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指出无线技术在群体智能系统中的发展方向及其技术挑战。
讲者介绍:江涛,IEEE Fellow,华中科技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长期从事于群体智能、多载波宽带通信、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研究。现已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IEEE期刊论文250余篇;论文他引逾万次;出版专著4部、编著2部、参编4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30余项,PCT专利10余项。所提出的校验级联极化码(PCC Polar Code)已被正式采纳为5G标准。受邀担任China Communications副主编、IEEE Internet of Thing Journal的Area Editor和IEEE Network、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and Tutorials等期刊编委。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太赫兹“彩虹”:6G超高速无线传输之双刃剑
戴凌龙研究员,清华大学
报告摘要: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是移动通信飞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制定的初步完成和逐渐商用,人们开始了面向未来6G的超高速传输技术的研究。香农信息论表明,大幅提高传输速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扩大通信带宽。工作在0.1-10 THz的太赫兹通信,可提供10倍于5G毫米波通信的信道带宽,被广泛认为是未来6G的关键技术之一。太赫兹信号传播存在严重的衰减,需采用大规模天线形成方向可调的高增益窄波束以实现移动覆盖。然而,带宽巨大的太赫兹大规模天线系统会出现太赫兹“彩虹”这一新的无线传输物理现象,即波束方向会随宽带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发生明显的偏移,波束方向仅能在中心频率附近对准用户,在其他频段则偏移甚至偏离目标用户,从而导致明显的波束分裂。这一全新的物理现象严重制约了太赫兹移动通信的传输速率。本报告将深入分析太赫兹“彩虹”的物理机理,并从波束赋形、信道估计、波束跟踪等三个方向提出适合太赫兹通信的新架构、新方法,阐明太赫兹“彩虹”既会给太赫兹通信系统的设计带来新的挑战,也会带来新的契机,而深入理解和认识太赫兹“彩虹”这把双刃剑,将为6G超高速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讲者介绍:戴凌龙,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担任国际期刊IEEE CL领域编委及IEEE TCOM/TVT编委。发表IEEE期刊论文6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6项,获谷歌学术引用9400余次,单篇最高1500余次。先后获IEEE ICC等国际会议最佳论文奖5次及《中国通信》等国际期刊最佳论文奖4次,曾获2011年清华大学优秀博士毕业生、2012年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17年IEEE通信学会亚太地区杰出青年学者奖。获2019年北京高校第11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2018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2019年马可尼青年学者奖、2019年第16届挑战杯全国特等奖。